编者按:近期,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撰文回顾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增长情况,对我们具有较大启发意义,在此我们对该文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编发,供参考。 1850年,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编者按:近期,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著名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撰文回顾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历史增长情况,对我们具有较大启发意义,在此我们对该文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编发,供参考。
1850年,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98百万吨,2011年到达了32274百万吨,增长了162倍。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达到历史峰值。由此,世界资源研究所对气候分析工具CAIT2.0进行了更新,增加了1850年至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利用详尽的数据库记录了全球二氧化碳的历史增长情况。这些数据也揭示了排放的有关趋势和驱动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是一项更为全面、客观的记载。
1850年,英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量几乎是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6倍。当时,前五大排放国中其他三个国家是:法国、德国和比利时。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在1850年和2011年都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它在2011年的排放量却是1850年的266倍。其他国家具有相似的排放轨迹,排放量逐年增加,但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排放轨迹差异明显。
1850—1960年:工业化国家在排放中占主导地位
1850年至1960年间,主要由于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尤其是在美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在这一时期内,工业化国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1945年二战结束等历史事件,造成了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中国和苏联两个大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两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攀升。
1960—2011年:出现新的排放大国
1960年之后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在2005年前,美国一直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之后,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开始出现排放数字攀升。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其总排放量始终保持稳定。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排放量出现大幅降低趋势。这个阶段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21世纪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上升,并于2005年取代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排放国。
1960—2011年:西方的人均排放量稳定且居高不下
举目世界,全球人均排放量依然呈现整体增长的局面,这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下半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人均排放量保持稳定,同时,北美和欧洲等工业化地区的年人均排放量远远高于拉美、加勒比、非洲和亚洲等地区。到2011年,世界前十大排放国之间的人均排放水平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例如,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的年人均排放量超过17吨,而中国和印度的年人均排放量分别为6.7吨和1.5吨。
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亚洲崛起
1994年,亚洲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可以注意到,主要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从1993年开始,亚洲就成为最大的排放地区。欧洲和北美曾在全球排放中占据最大比重,但从2011年底开始,亚洲后来居上,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半,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亚洲的人均排放水平依然远远低于西方地区。
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排放量超过工业化国家
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附件一国家(主要由工业化国家组成)和非附件一国家(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进行分类比较显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主要排放地区发生了快速变化。到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化国家。如将所有温室气体类别及因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领域(如森林砍伐和毁林造田)造成的排放都计算在内,则这一时间点可能会前移到1994年。
2011年:前十大排放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8%
从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到二氧化碳排放这一事实开始,全球大多数排放就源自少数排放国。2011年,排放国出现了变化,但前十大排放国依然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8%,它们分别是中国、美国、欧盟、印度、俄罗斯联邦、日本、韩国、伊朗、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在数据统计中,排放量统计口径不包括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领域产生的温室气体。
如将所有温室气体(包括土地用途转换和林业领域)计算在内,排名则会出现变化。最明显的是,由于印尼和巴西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土地用途转换,这两国都进入前十大排放国。且前五大排放国不变,印尼和巴西分别位居第六、七排放国。
帮助用户创建可视化排放历史
世界资源研究所希望上述排放历史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CAIT2.0具备多种功能,能够快速对比和分析排放量数据,为用户创建特定可视化效果。CAIT国际数据库中增加了1850年以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及1971年以来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现在,CAIT国际数据库还掌握了2011年所有领域和所有温室气体的相关数据,并引入了累计排放计算方法,可对历史排放进行直接分析。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巴西期望替代美国对俄罗斯出口肉鸡
- 奥巴马支持率创新低 七成民众不满美国经济
- 美国:政府支出信息披露完整性有待提高
- 俄罗斯严查美国进口鸡肉 将考虑对欧盟关闭领空
- 美国经济走强致“垃圾级”美企债券遭抛售
- 美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涨 起伏不定看复苏
- 美国国务卿高调访问印度战略对话 两国分歧难掩
- 美国银行因不良贷款销售再吃罚单
- 美国强劲复苏日本多个指标停滞 美强日弱格局未改
- 美国消费者信心涨至近7年最高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