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靠市场,还是靠县长

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本来就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同时又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的我国中西部县域来说,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在日前由中国社科院欠发达地区经济研究

    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本来就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同时又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的我国中西部县域来说,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在日前由中国社科院欠发达地区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和来自贫困地区的“县官”们就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不光集中在有关的具体政策和观点上,更体现在争论背后隐含的发展理念上,因此颇具思考价值。

    专家: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

    赵艾是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社会经济组组长,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看法很全面而成熟。他认为,发展县域经济要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县域之间的自由流动。目前很多地方的县域经济还是政府主导型的,这尽管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根本上还必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人为地封锁市场,阻碍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或者开门迎客关门打狗;不能由政府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甚至是县委书记和县长直接与老板谈判签约,而是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以此吸引生产要素的流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加强当地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素质。

    市场机制的健全还体现在县域之间的合作上。赵艾说,县域经济不是县级经济,它是一个经济概念而非行政概念,它应该是突破行政界限的经济,可能是包括相邻的几个县共同开发资源,共同整合市场,共同打造拳头产品,共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而不是自我封闭或相互封闭起来搞县域经济,那样是永远搞不好的。

    “县官”:政策不倾斜难以发展

    此次与会的“县官”都来自中西部贫困地区,他们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贫穷帽子,一方面面临着强大的发展压力。他们急需发展,却又缺乏发展的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几位“县官”的发言基本都是围绕资金匮乏和国家扶持政策不够展开的,并且认为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前提和支点。河南省汝南县的吕方说,他们全县的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8亿元,但是留在该县用于自身建设的只有1亿元,其余的都跑到发达地区了。而国家划拨下来的扶贫资金经过省市两级的“雁过拔毛”,或者由于“撒胡椒面”,以及各部门间分割使用资金,到达县里后已成杯水车薪。这些“县官”们普遍呼吁国家的扶贫资金要更多倾向这些贫困地区,同时建立专门服务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遏止农村的资金流失。他们感到,单靠市场调节,没有国家干预,资金必然会流向回报高的发达地区。甘肃省宕昌县县长陈恒对此总结说,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发展落后地区基本是失败的。

    在政策方面,“县官”们希望能够尽快消除当前几项不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比如土地资源无法转化为土地资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保、交通等公共政策对农村的不公平,农民工无法顺利实现向城市的转移等。他们认为,不解决这些基础性问题,市场机制无法启动,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出路:按照功能定位分类发展

    其实,真正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国家扶持之间并非相互排斥。赵艾认为,针对我国区域之间自然及社会条件的巨大差异性和多样性,区域政策不可能单一化。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县域之间也存在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几类区域功能定位。不同的功能区域自然应该有不同的政策和评价指标,国家扶持和市场机制各自功能的范围和强弱也不同。比如,很多中西部县域属于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在这些区域,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类发展,也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加快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这些地区的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刘国旺 张飞雪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