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让公共资源全民共享——山东省菏泽市探索建立“四位一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体系纪实(下)

2013年10月,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截至今年9月,市本级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额175.05亿元,增收节支8.42亿元。同时,实现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今年1—9月,菏泽市本级投向

2013年10月,山东省菏泽市开展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截至今年9月,市本级实现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额175.05亿元,增收节支8.42亿元。同时,实现公共资源全民共享,今年1—9月,菏泽市本级投向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64.5%,同比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公共资源“应进必进”

马路旁的太阳棚,机关大楼上的广告牌,甚至曾被视为负担的建筑垃圾等等,其实都是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投资经营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车行在美丽如画的赵王河畔,如同步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廊,河上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然而,菏泽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潘炳波看到的却是另一番“风景”。

赵王河和护城河是流经菏泽市区的两条景观河,每逢夏季河面上都会有大量水草生长。为改善水体景观,从2012年起,菏泽市实施了“两河”生态治理工程,每年为此要投入治理费用七八百万元。但由于水面较大,缺乏专业技术等原因,治理效果不太理想。

改变始于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今年9月10日,“两河”水生态治理采购项目进场交易,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共有4家专业工程公司参与了竞争。评标委员会从价格、技术、信誉、服务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确定山东天源水文化公司中标,中标价为387万元。

“与以往相比,市场化配置这种方式程序更加规范,手续更加完备,施工队伍更加专业,而且以政府采购合同方式约定下来,不但节约了成本,工程质量也更有保障。”菏泽市水利局水生态文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彭聃感慨地说。

据悉,在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中,菏泽市共向社会购买了100个服务项目。

地处赵王河畔的新天地公园是菏泽市政府2009年建设的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5400万元。如今这里已成为菏泽最具现代化气息、地方特色和生态价值的景观。据悉,当时为了营造赵王河畔串珠成链、“珠落玉盘”的景观效果,在公园的商业服务区特意建造了16栋小别墅。由于缺乏公共资源经营理念,建成后被“送”给了市直各单位无偿使用多年。菏泽市启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后,果断收回了这批房产。今年1月,通过对其中9栋小别墅使用权的集中拍卖,实现政府收益48万元。

“通过公开拍卖这批房产的使用权,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也获得了较高的收益。”菏泽市城市管理局计划审计科的马超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准备将剩余的7栋也以同样的方式租赁出去。

潘炳波表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促使人们以市场化思维来考虑问题,带来了工作方式的转变。对政府部门来说,由靠计划、靠行政手段转为利用经济手段,由忽视闲置资源变为主动开发利用资源,由“花钱养人”变为“花钱办事”;对市场竞争主体来说,由原来“找市长”变为“找市场”,由暗地较劲变为公开竞争。

同时,通过确定公共资源品目目录,为政府开发了潜在财源,增加了新的收入。通过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将公共资源配置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纳入集中支付,规范了政府收支,健全了全口径预算,促进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

记者了解到,在菏泽,随着公共资源配置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化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公共资源配置项目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大到工程建设承包项目,小到广告牌的设置、社会保险卡的承办权,甚至公务车保险业务。其中,公共设施广告设置和经营权市场化配置获得收入2288.7万元,社会保险卡承办权的市场化配置获得收益3000万元,市直公务车保险节约资金48.8万元。“在菏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潘炳波介绍说,在实施第一批市场配置目录567项,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比例提高到33%的基础上,菏泽市正着手制定第二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目录,着力将能推向市场进行配置的自然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资产资源和货物、工程、服务、项目资金分配及社会融资项目等,全部实行市场化配置,将市场配置比例提高到60%以上,使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应进必进”。

“四位一体”堵住“跑冒滴漏”

作为市级第一个进场交易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菏泽市工程建设招标代理机构采购项目严格按照“一个笼子储存、一个平台配置、一个渠道收支、一套机制监督”的“四位一体”模式来进行市场化配置。

菏泽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开标过程在纪检、审计、财政、建设等部门的监督下,现场抽取专家评委,现场监督评审过程,公证人员现场公证。该采购项目分为3包,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24家代理机构参与了竞争,经过11个小时的评审,确定了13家作为市级工程建设的招标代理机构,代理费用在国家发改委核定标准的基础上分别下降到18%、18%和15%。据测算,按全年市级公路和建设工程项目代理额约16亿元计算,年可节约代理费864万元。

据了解,菏泽市在建立了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起了管理、操作和服务既相分离、又相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配置、配置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通过政府购买代理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四个切断”。即:实行公开招标入围、随机抽取、财政统一支付费用,切断单位与中介机构的经济联系;实行评审专家随机抽取、自动语音通知、自行报到、全程封闭评审,切断评审专家与单位的联系;实行评审专家费用统一支付办法,切断评审专家与代理机构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直接向银行缴纳保证金,报名资格后审,切断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联系。

医疗器械采购是公共资源配置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高危领域之一。今年3月,菏泽市立医院药品分包机采购项目按照“四位一体”模式进行市场化配置。竞争性谈判小组按照谈判文件的要求,从技术、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审,在监督人员的监督下,从3家合格的参会供应商中评审出菏泽牡丹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为成交供应商,成交金额159.8万元,比采购预算250万元节约了90.2万元,节支率达36%。

菏泽市立医院招标办副主任白守航感慨地说:“市场化配置这种方式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有专家把关,采购物品不但价格更加合理,质量也更有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对我们采购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和保护。”

据了解,菏泽市在组织预算执行过程中,按照预算和市场配置结果,对形成的财政收入,实行直接征收的办法,确保财政收入“颗粒归仓”。对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配置收支以及保证金和相关收费等,实行“集中账户、集中收付、集中结算、集中监督”的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先预算、后执行,先采购、后拨款”办法,堵住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中出现的“跑冒滴漏”。

增收节支保民生

“很显然,通过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一方面,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行政资源、资产资源通过‘阳光市场’配置,维护了公众利益,还拓展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另一方面,政府将公共资源配置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或单位财务收支计划,超收和结余部分由政府统筹安排,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收益和支出性资源得以配置到国计民生急需的地方。”菏泽市财政局局长周铁伦说。

今年1—9月,通过公平竞争方式,菏泽共对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安全、城市建设等领域的289个项目实行了市场化配置,实现配置金额15.66亿元,节支率达13%,大幅度提升了财政保障能力。今年上半年,菏泽市级财政投向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5.6%,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实施民生项目215个,完成配置金额6.76亿元,节支率达13%。

周铁伦介绍说,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了政府统筹公共资源的能力,优化了资源配置。比如,市财政通过统筹土地资源和公共资源收益,投资10亿元支持菏泽一中老校区改建初中、一中南校区南扩、新建高中及市实验小学北校区改扩建工程。为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通过BT以及融资租赁等方式,先后引进了2亿元的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和4.95亿元的开发区中小学建设项目。筹资成立了市级担保公司,对担保基金承办权进行了市场化配置,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现政府收益1388万元。设立了市级创业引导基金和市级创投公司,对创投基金承办权实行市场化配置,在一个月试运营中实现政府收益150万元,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此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还推动了转方式、调结构、增创发展新优势。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进行严格审核,对节能、环保、新能源、自主创新等产品实行优购、首购等政策,对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安置失业、弱势群体等企业在预留份额、分值设定等方面予以特殊照顾。从2013年10月到现在,共购买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2亿元;市级支付资金1200万元,支持建设了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采购自行车2000辆,建设站点100个;筹措资金1300万元,支持城区公交场站建设;支付资金7290万元,购买新能源公交车150辆。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市场配置,引进两个高科技孵化器,配置土地231亩,缴纳土地出让金1.82亿元,带动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100个服务类公共资源品目实行政府采购,今年1—9月全市购买服务支出1.2亿元;国有股权交易480万元,增收441万元。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流向节能、环保、自主创新、服务等领域,促进了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解希民 丛培德 通讯员 张宪旺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