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财政新风扑面来——甘肃省财政改作风、提效率、规范资金运行纪实

去年以来,甘肃省财政厅的每一位干部,不论是在厅内办公还是外出公干,身上均带着一张印有“六条禁令”的警示卡,内容包括:不准参加影响公务的宴请,不准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不准接受礼金、有价证券和土特产品,不

去年以来,甘肃省财政厅的每一位干部,不论是在厅内办公还是外出公干,身上均带着一张印有“六条禁令”的警示卡,内容包括:不准参加影响公务的宴请,不准用公款进行个人消费,不准接受礼金、有价证券和土特产品,不准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不准违反规定公车私用,不准铺张浪费。财政干部随身携带警示卡,自律、他律并重,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日前,甘肃省财政厅纪检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财政坚持问题导向,从服务对象不满意的地方入手,对影响财政发展的问题进行整改,围绕预算编制、厉行节约、专项资金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检查、机关运行等方面,先后制定完善了60多项制度办法。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财政资金运行更加规范。

简化流程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如今,甘肃省财政厅改进了运行10多年的国库支付程序,将国库支付审核流程由原来的4个环节减少为2个。过去一笔少则2-3天、多则15天才能拨付到位的经费,现在都实现了即来即办、及时拨付。这一做法,受到了省直单位和市县的称赞。

据介绍,2002年以来,甘肃省各级财政逐步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基于资金安全、岗位设置等因素考虑,流程繁杂、环节过多等缺陷逐步显现,影响了资金支付效率。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环节,有部门反映,资金申请到下达周期长,效率低,建议改进支付流程。针对这一突出问题,省财政厅不回避、不推诿、不懈怠,多次召开座谈会,多方听取简化支付流程的意见建议,结合业务实际,经认真研究讨论后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整改后,他们在基本支出环节,减少了预算单位90%的工作量;专项支出环节,减少了预算单位70%的工作量,预算单位“跑财政”的次数大幅减少。截至目前,76%以上的资金都实现了无纸化审核支付,预算单位在电脑上点击鼠标就能够直接申请和拨付资金,方便、高效、快捷。

基于这一成功做法,甘肃省财政厅向全厅提出办事环节要减少、办事程序要简化、办结时间要限时、工作效率要提高的要求,全厅所有处室单位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归并简化。目前,9个与厅外单位业务联系密切的处室,已经理清了工作流程,简化环节16项。多个处室提前编制资金分配计划,提前预拨专项补助资金,实行限时办结,做到了即来即办。通过简化工作流程,机关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服务对象普遍满意。

厉行节约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

2013年,甘肃省财政厅预算编制严格执行中央和省里规定,控制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当年下半年,将因公出国(境)费、会议费在年初预算已压缩15%的基础上,再压减5%;公务接待费严格按年初压减15%执行;维修费、购置费、培训费以及工作经费、业务经费压减5%。2013年全省“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比上年下降20.3%。财政厅机关自身“三公”经费下降24.1%;会议、培训费较上年下降51.4%。今年,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又比上年减少10%。

与此同时,甘肃省财政认真查摆资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发现近年来省级预算安排的化债、奖励、节会、庆典等资金,项目多、数额大,实际使用效果不理想。比如,化债补助政策,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举债行为;奖励资金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成了一些部门的“零花钱”;有些奖励范围过大,标准过高,已被审计部门列为整改对象;节会、庆典跟风攀比,铺张浪费,“自己搭台,别人唱戏”情况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省财政厅向省政府提出具体压减意见:除党委、政府明确的综合性目标考核、科技进步、重大体育赛事等事项外,财政不安排奖励资金,以精神鼓励为主;一般性节庆活动,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财政不安排经费。取消化债专项补助预算,对化债成效好的,经考核后,实行以奖代补。据测算,通过调整、压减措施,节约资金2.7亿元。

规范管理,把好预算总闸门

为了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的规范性、约束力,甘肃省财政厅先后制定了《省级部门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省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省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预算支出分配行为,盘活资金存量,力求做到项目资金使用绩效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较往年提前2个月下发《关于编制2014年省级部门预算的通知》,提早着手编制2014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以项目库建设促进项目预算管理,大力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

为推进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他们最近又制定下发《甘肃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甘肃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甘肃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程与考评办法》《甘肃省专家和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规程》,将监督关口前移,逐步由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分配各类专项资金须经财政监督局审核同意。年初预算同步确定绩效考核目标,在预算执行中同步开展绩效评估,加强对重点支出和民生项目绩效考评。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把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推动财政资金管理向注重资金效益型转变。

明确事权,规范临时性经费

过去,“小报告满天飞”,经费重复申请的现象时常出现。为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甘肃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规范省对市县临时性经费补助资金管理的通知》,按照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明确市县行政事业单位维修购置等临时性经费应主要由市县财政统筹安排,省财政按照因素分配、额度控制等方式,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原则上不再受理市县上报的申请文件,这一措施,从源头上遏制了财政资金分配“撒胡椒面”“拨人情款”现象,保证了资金和干部安全。

网上行文,节约与效率双赢

一段时期以来,在甘肃省财政厅机关,手持文件来回奔忙的干部少了,各办公室打印机发出的“吱吱”声也少了,这正是全面推行办公自动化的结果。鼠标轻点,文件速办,这一切实提高办公效率的务实举措,成为甘肃省财政的又一个可喜变化。

为转变工作方式,甘肃省财政厅于去年9月正式启用财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除涉密以外的文件全部网上处理,从拟稿、审核,到领导签发,全程网络运行。特别是,经省政府办公厅批复,他们获准使用全省第一枚电子印章——“甘肃省财政厅”。在此基础上,实行省级对14个市(州)财政局、67个省直管县财政局电子发文传输,实现了全省财政系统电子发文三级贯通。

甘肃省财政厅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施,大大缩短了办文时间。对全省财政系统发文,过去一般是3到10天收取,现在和厅内发文一样,即时收取;文件传阅办理方式也由逐一传阅改为多环节同时传阅办理;在办、已办收发公文即查即看,随时调用,提高了办理速度,规范了公文管理,同时减少了呈阅、打印、复印、装订、分发、邮寄等繁杂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资源;有效减少纸张和打印耗材,降低了机关运行成本,实现了绿色办公。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李存才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