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让代表和民众更好地读懂预算——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解读2014年预算报告

3月7日下午,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作客中国政府网,解读《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在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他一共回答了网

3月7日下午,财政部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戴柏华作客中国政府网,解读《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并与网友在线交流。在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他一共回答了网友关心的12个问题,内容涉及财税改革、财政政策、财政管理等方面。

今年预算报告有五个方面的变化

在回答今年预算报告的内容和形式有哪些新变化这一问题时,戴柏华说,为了使预算编制得更科学,同时使预算更好地方便人大代表审议、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今年在预算报告的撰写、编制等方面进一步下了功夫,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说,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突出改革主题。今年的预算报告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编制的第一本预算报告。按照三中全会深化财税改革的要求,预算报告整体贯穿了改革这条主线,从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等三个方面,将决定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改革措施。比如,在预算管理制度方面,提出了推进预决算公开、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等7条措施。

二是重点报告支出预算和政策。今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预算审核的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在预算报告中,对2014年财税改革工作重点和财税政策作了重点说明,压缩报告里面的账表,腾出篇幅对重点的支出政策——如为什么这么安排、怎么来做等——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便于代表更好地了解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三是完整报告政府预算。政府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大块。去年财政部已经把四大预算比较全面地向人大进行了报告,今年又迈进了一步,首次编报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实现了四大预算完整报告。

四是详细报告落实全国人大决议的情况。按照去年全国人大决议的要求,财政工作做了很多努力,预算报告从五个方面非常详尽地做了汇报,包括完善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的财税政策,注重民生投入的使用绩效,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厉行勤俭节约等五个方面的落实情况。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

五是预算草案内容更详尽。今年的预算报告除文字稿外,还有一个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全国预算(草案)》的红本,以及反映中央部门预算的蓝皮本(上下两册)。

今年预算草案的一大变化,就是内容更加丰富,表格更加详细,回应了人民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其中,2014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篇幅由去年的298页增加到351页。

此外,为了使预算报告更加通俗易懂,财政部和全国人大预工委共同编写了《政府预算解读》,包括“财政收入怎么来的”“支出怎么安排”“重点支出怎么更好地保障”“财税体制怎么改革”“地方债怎么管理”等内容,并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用漫画、图表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解读,旨在让代表和人民群众更好地读懂预算,更好地监督预算和财政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把握好三个方面

谈到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戴柏华指出,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创新调控方式,明确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空间,就不采取短期的刺激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而是稳定市场预期,适度地预调微调。中央财政比较好地贯彻了这一要求。针对去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的局面,财政部门沉着应对,保持定力,坚持不扩大财政赤字,同时压减一般性支出,实施促进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结构,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今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包括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据实安排重点支出;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腾出资金重点用于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支出。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结构调整的税收政策。包括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促进养老、健康、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发展和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三是切实防控财政风险。包括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特别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进一步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管理,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及化解机制。

当务之急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在回答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时,戴柏华说,今年的预算报告用了较大篇幅阐述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措施。应该说,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从长远看,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以及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是治本之道。当前主要是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债务规模,管住新增债务。包括研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促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要加强源头规划,按照政府预算统一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政府预算统一管理。三是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密切跟踪和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状况,对债务高风险地区进行风险预警,督促其将风险压缩到可控范围内。债务风险未达到预警线的地区,也要严格控制债务余额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四是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快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性债务及其项目建设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和审批事项

谈到财政部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举措,戴柏华说,减少行政审批是新一届政府向社会的承诺,也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财政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和有限政府理念,全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把该管的管住管好,把该放给市场、社会和地方的坚决放到位,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和审批事项。

在具体措施上,首先摸清底数,把行政审批到底有多少审批事项这样一项基础性工作先抓好。去年3月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对现有审批项目进行了分析甄别,并于近期向社会公开了审批事项权力清单。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财政部提出3年内取消下放11项行政审批项目的计划,取消下放率超过本届政府提出的任期内减少三分之一审批事项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经国务院决定取消和下放9项财政审批事项。下一步,为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财政部将切实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行政许可,并积极开展对现行规定中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情况的清理核查。同时,对取消下放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对保留事项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并加大公开力度,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在回答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问题时,戴柏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统筹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全民享受国有企业发展红利、增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

自2007年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有企业行业性质分类确定了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总体来看,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呈逐步提高趋势,从最初的10%、5%、免收等3个档次,逐步优化调整提高到目前的20%、15%、10%、5%、免收等5个档次。自2010年以来,逐步加大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公共预算的力度,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2010年调入10亿元,2011年调入40亿元,2012年调入50亿元,2013年调入65亿元。

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谈到财政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戴柏华指出,中小企业是就业的最大“吸纳器”,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这些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一直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扶持政策。仅在去年,就出台了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支持、清理收费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了小微企业负担,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为超过600万户小微企业带来实惠。同时,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减轻中小企业税收负担,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协作。二是扩大专项资金规模和优化使用方向。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计150亿元,并更多采取间接支持方式,加大了对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有效扩大了政策受益面。三是进一步加大收费清理力度。取消或免征了34项中央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314项地方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积极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试点,鼓励企业通过研究开发的持续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其研发的产业化速度,最终促使其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戴柏华表示,今年将继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措施包括:结合税制改革,进一步扩展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调整专项资金政策,支持中介机构服务企业发展;发挥信用担保基金、贷款贴息、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工具的作用,推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困境;加强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公共服务,鼓励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拓展业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项目。

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在回答财政支农资金整合问题时,戴柏华说,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是财政部门一直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为进一步创新涉农资金使用体制机制,经国务院批准,从2013年起,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和黑龙江省政府,在黑龙江省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启动涉农资金整合试点。

目前,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整合范围广。将中央财政安排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扶贫开发等3大类77项资金,以及省级财政安排的相关资金,全部纳入了整合范围。二是整合力度大。对纳入范围的涉农资金,允许黑龙江省在3大类资金内部,适当调剂、统筹使用。三是整合措施实。建立了“中央支持指导、地方为主整合、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由黑龙江省以规划为引导,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资金整合办法,增强了农民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确保涉农资金不得用于非农领域。下一步,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积极研究扩大试点,进一步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

谈到财政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问题,戴柏华表示,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财政部积极完善财税政策,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

具体来说,财政部门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以合理反映人口流动造成的公共服务支出需求的变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二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制度,探索一般债券与专项债券相结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办法,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的力度。三是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确立事先公开透明的收益承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切实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五是通过现有专项统筹安排财力,对地方新型城镇化试点予以支持。

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将分三步走

在回答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问题时,戴柏华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初步考虑,推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将分三步走:到201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形成统一有效的购买服务平台和机制;到2020年底,在全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围绕上述目标,下一步要从四个方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一是明确改革方向和政策要求,指导中央部门和地方合理界定购买范围,明确购买目录,把握购买主体,规范市场准入,健全购买机制,完善购买程序,加强绩效管理。二是增强改革意识,做好与转变政府职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脱钩、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工作的政策衔接。三是增强规则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中央与地方衔接配套、操作规范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体系。四是鼓励大胆尝试,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模式和路径。

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谈到财政在解决大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戴柏华说,2013年,财政部认真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统筹整合主要污染物减排等专项,拨付5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二是推进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支持开展城市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等。三是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重点,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的区域,目前已公布了两批共39个城市或区域名单。四是会同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通过中央基建投资、建筑节能改造、节能减排综合示范等现有专项加大了对大气污染防治及重点区域的倾斜力度。

戴柏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积极支持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强化企业减排治污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治大气污染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治理方法,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继续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

在回答推进预算公开问题时,戴柏华说,2013年,财政部继续扎实推进预算公开,比如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内容更加细化;部门预算公开时间更加集中;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提前到4月份随同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公开的内容更加详实;全国31个省份公开了省级财政总预算和省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等等。

2014年,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要求,继续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具体措施有:一是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政府支出预决算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二是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除涉密部门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三是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按项级科目公开外,要逐步将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研究将部门决算按经济分类公开。四是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细化公开内容,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五是强化对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督导,引导地方逐步细化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

戴柏华还就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本报记者 夏祖军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