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低碳城市试点:名副其实”有多难?

2013年12月19~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会上强调,低碳试点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效果明显,初步探索出了一批低

2013年12月19~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会上强调,低碳试点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在控制温室气体方面效果明显,初步探索出了一批低碳发展的模式。

综观从2006年全国人大批准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从2007年国务院年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到2010年3月正式签署的《哥本哈根协议》,无不表明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节能减排的决心。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该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0年提出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并出台“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广东、辽宁等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等8市为第一批试点省市,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和石家庄市等在内29个城市和省区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区。

截至目前,距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已3年有余。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低碳试点城市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又存在怎样的问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专家:试点成效不显著

“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国家发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日前面对媒体透露。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低碳城市”这4个字在中国远比全球变暖升温快。低碳城市不仅在数量上遍布中国版图,发展路径的选择也颇为多样,如河北保定市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建造的“电谷大厦”,以及深圳市政府选择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共建,意在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市”等等。 “这说明低碳城市的理念能被广泛接受,但要做到‘名副其实’很难。客观上,每个城市资源禀赋都不一样,有些城市应该更激进,有些城市则太激进了,缺乏科学性。”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认为,在第一批低碳试点的五省八市中,除南昌、重庆、陕西和湖北外,其余省市的碳排放指标均高于国家标准,绩效不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城市规划研究室主任李红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城市试点大多是统一参照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各地区节能减排目标的标准,而非政策硬性要求。“这么做只是希望上述城市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低碳发展较好的城市,会获得较多节能减排政策补贴,并且通过低碳发展,企业也可以节约能源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李红玉透露,“低碳城市”这一概念虽然目前被炒得火热,但“真刀真枪”的工作尚未起步,仍停留在摸索层面。

低碳标准难界定

发展低碳城市,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低碳的标准如何界定。

对于如何看待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标准与能源消费总量,李红玉表示,评价城市低碳发展的标准主要有能源消耗强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生态建设水平等。“能源消费总量不能作为评价低碳发展的唯一标准,因为不同经济总量的城市,其能源消费总量必然也不同,要看单位能源消费可以得到多大的经济产出,即要看能源的消费效率。同时在制定低碳政策方面,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结构类型出台分类指导的政策,高能耗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应以限制能源消费强度为主,能源生产力较高的城市,可试点限制能源消费总量。”

李红玉指出,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当前,很多城市都面临能源使用效率不高、环境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低碳城市项目将通过试点城市在能源生产、使用及新经济开发方面的研究,提炼出可供其他城市学习的模式,为我国城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推行低碳面临多项“瓶颈”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而先进的技术又是发展低碳产业的支撑。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

此外,认知方面的瓶颈也是目前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低碳’这一概念在各个地方的认同度很高,但真正了解它是如何具体操作和运营的人并不多。”李红玉表示,政府应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低碳理念,鼓励公众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消费低碳产品,从身边做起改变“高碳”生活。

我国推行低碳城市的第三个瓶颈是投融资障碍。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日前曾表示,“在中国,90%以上的能效项目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现行的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大都针对企业的,缺乏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意愿不足。”

另外,专家指出,在低碳大背景下,可能出现“口号式”的推动和“跃进式”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末端低碳,而非全程低碳,即为了实现某一生产产品、生产环节、生活领域的低碳,其他环节和领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或造成更多污染排放等等。对此,李红玉表示,“解决的方法重点是避免行政推动,更多用经济和市场的手段引导。低碳经济要突破‘瓶颈’,首先要强化标准创新意识,把低碳标准的制定纳入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其次要避免‘口号式’的推动以及‘跃进式’的建设。因为这种‘揠苗助长’式的发展,背离了低碳经济的初衷。”

发展低碳试点城市任重道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探索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低碳城市虽然是个比较前沿的理念,但并非遥不可及。城市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存在的巨大责任,决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要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就必须把城市有效整合进来,就必须让资金、技术、政策以及社会意识等各方面在城市各层次上的得到全面有效贯彻;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国际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支持和参与。”李红玉表示,发展低碳城市也可借鉴国外经验。如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就堪称低碳城市的“典范”。资料显示,1995年~2005年,这座拥有120万人口的城市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20%。此外,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也已实现了1990年基础上的25%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并计划在2050年成为零排放城市。

对于试点城市的发展前景,李红玉认为,低碳城市试点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很好的作用。而低碳中国论坛执行副秘书长林辉则强调,“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成效不容乐观。尽管试点地区有权出台相应政策,但短时间恐怕难有大的作为。政策创新的路子很难走,必须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口号与行动脱节、低碳经济建设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曲静怡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