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中山市实施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增创财政体制新优势

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落实《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深化我市财政体制改革,近日,我市出台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实施方案的通知》,进

为深入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落实《中共中山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意见》,深化我市财政体制改革,近日,我市出台了《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实施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制度,促进镇区财力与保障责任相匹配,增创财政体制新优势。

我市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制度主要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确保基层部门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入手,按照“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的改革方向,针对目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散、乱、小、支出效率不高以及管理不规范等弊端,全面清理市级100多项涉及“二次分配”的项目资金,并根据不同的补助方式进行分类划分,确定可纳入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范围的项目资金。经梳理整合,将涉及农业、水务、民政、卫计等10个部门共39个用途清晰、标准明确、政策稳定,适合镇区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和镇区定额分成范围,涉及金额约5亿元。

本次改革完成后,2015年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占市级全部转移支付的比重接近70%,市与镇财政可支配财力比重为42%:58%,对比省要求的2017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比重达到60%目标,提前两年达到工作目标。

我市定向财力转移支付突出“五个改变”。一是改变转移支付方式,突出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将专项转移支付纳入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有效完善转移支付体系,使市拨镇区的转移支付资金从过去的“上级指定项目、下级配套使用”的单一管理模式,向“上级指导、下级自行安排使用、兼具财力与专项特性”的复合管理模式转变。

二是改变资金分配方式,突出权责的一致性。通过将分散在部门的各项相同领域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捆绑使用,形成合力,镇区政府按照资金定向用途,在特定的领域内合理安排和灵活运用有关资金,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决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资金分配,将项目决策权和资金管理权下放,使地方的权、责更加一致,事权、财力更加统一,更能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改变资金拨付方式,突出支付的效率性。定向财力转移支付通过市镇财政体制直接拨付至镇区,便于镇区及早安排资金组织项目实施,压缩了镇区向市直部门申请、市直部门进行“二次分配”以及审批的环节和时间,提高了资金使用和拨付的效率。镇区在特定范围内使用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并可将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与使用方向类似或相同的同类资金捆绑使用,充分放大财政杠杆效用。

四是改变部门工作方式,突出宏观管理的统筹性。市直主管部门从过去通过直接掌握财权、依靠资金再分配推动镇区开展工作,转变为通过指导、监督、考核等方式引导镇区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将部门的主要精力从过去审核申报材料、分配项目资金转向加强宏观管理、业务督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为重点。市财政部门出台定向财力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并会同市直有关主管部门出台加强对镇区管理和监督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文件,对镇区相关工作的组织保障、资金执行、项目规划、制度建设、监管系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监管,形成“1+1+N”文件系列,确保镇区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工作要求。

五是改变镇区考核方式,突出转移支付的效益性。考虑到随着公共服务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服务标准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确保镇区更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定向财力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明确每年各镇区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基数按不低于当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比例的幅度增长。同时,根据镇区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资金使用的绩效情况建立奖惩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基数增长额度适当挂钩,逐步推行将因素分配法与绩效分配法相结合综合确定基数,对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或不按规定范围和方向使用资金的镇区,酌情扣减下一年度镇区相关定向财力转移支付基数。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