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从结构调整看我国地区工业发展质量

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工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结构调整指标是考察我国工业发展质量的主要参考。2005年以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区域差异显著、山西在中部地区表现不佳、四川在相

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工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结构调整指标是考察我国工业发展质量的主要参考。2005年以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区域差异显著、山西在中部地区表现不佳、四川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处于领先位置。未来,我国工业经济政策的重点将围绕结构调整展开,以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结构调整区域差距显著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4年中国工业发展质量蓝皮书》对全国30个省(区、市)工业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我国不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进展差异显著。

从2005年和2012年全国四大区域结构调整指数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结构调整优势明显,而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比较接近,但结构调整情况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不过从变化趋势看,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指数略有下降,从2005年的12.2降为2012年的10.7,说明东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进步程度相对较小,而东北和中西部地区2012年结构调整指数较2005年都有提高,说明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快。

具体而言,从2006-2012年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分类指数结构调整方面各省的表现看,广东、江苏和浙江位于全国前三名,三个省市的结构调整指数分别为21.16、20.05和13.09,海南、宁夏和甘肃位于全国最后三位,三个省份的结构调整指数分别为1.51、2.04和2.09。可以发现,东部发达省份在结构调整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结构调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这种差距从离散系数上也可以看出,结构调整指数的离散系数达到0.76,在速度效益、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资源环境、两化融合、人力资源六个分类指数的离散程度中排在第2位。

中部地区处中游位置山西相对落后

根据调查结果,中部6省中,江西、安徽、湖北、河南、湖南5省在结构调整方面排在全国第11-18位,处于全国30个省市中游位置,只有山西结构调整指数较落后,排在全国第25位。山西的工业结构长期偏重于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挑战,同时也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2012年山西高技术产业占比、500强企业占比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均排在全国20名以外。因此,结构调整是未来山西提升工业发展质量需要重点改进的方面。山西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以煤炭、焦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为依托,应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当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的情形下,以钢铁行业作为重要支柱的山西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整合分散钢铁产能,推动城市钢厂搬迁,优化产业布局。

四川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一枝独秀

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结构调整指数居全国第10名,其余多数省份结构调整指数都在20名之后,比较靠后的有云南、新疆、甘肃和宁夏。

四川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方向,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出发点,推进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三网融合、物联网及云计算的研发和应用,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四川有选择性地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创新、技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品和新的产业增长动力。

西部地区结构调整较落后的原因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多数支柱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如云南烟草工业比重一直比较高,从2004年起支柱产业单一的问题才有所好转,非烟工业所占比重开始超过烟草工业。通过加强烟草及配套、能源、医药、冶金等重点产业的规划和调控,提升了工业的整体竞争力。而甘肃工业资源依赖性强,石化、有色、冶金等高度依赖能源与矿产资源的产业是甘肃工业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高耗能行业比重超过70%,加工工业发展缓慢,高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西部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其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重点领域带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要注重延伸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产业配套,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

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展望

结构调整是新时期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决定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转型的关键。当前,国内外环境迫使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未来,我国工业经济政策的重点都将围绕结构调整展开,以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抑制产能过剩方面,未来将不再过分强化行政审批的作用,主要采取市场化调控的方法,企业只要达到环保、节能等标准的,就允许生产。另外,国家还将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将继续采取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给予奖励,重点维护企业职工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强化品质提升方面,将继续在提高技术含量、品牌价值、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方面,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除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外,生产性服务、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文化传媒等行业也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都有可能成为扩大内需、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赛迪智库工业发展质量研究课题组)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