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关君蔚院士纵论我国荒漠化防治

荒漠化影响着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6月17日,第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回顾了中国与荒漠化搏斗的历程

荒漠化影响着世界1/5的人口和全球1/3的陆地,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6月17日,第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及干旱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关君蔚回顾了中国与荒漠化搏斗的历程,这位已经为之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科学家感慨万千。

科技是防治荒漠化之本

关院士说,目前我国在防治荒漠化领域,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和地方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在国家陆续开展的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以及西部开发等7项计划,均设置了荒漠化防治及其相关研究课题。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投资的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的10%用于科技支撑。这些都为我国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理论、技术、材料等方面的有力保障。据介绍,通过联合攻关和试验示范,在荒漠化防治思路上,我国已经从仅仅强调生物、工程相结合,向以生物为主,生物、工程、管理相结合的规范化、模式化防治荒漠化的方向转变。

他一一列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展:在荒漠化监测方面,形成了以3S技术为支撑的、以沙化土地监测为基础的动态网络体系,为沙尘暴、荒漠化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奠定基础;在工程布局上,一改过去“向沙漠进军”的治沙方针,而是把治理的重点放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现代荒漠化土地;在植被建设上,改变了重建设、轻保护的做法,确立了以保护为基础,保护、建设并重的植被建设方针,逐渐形成了乔、灌、草复合种植,保水、节水等新技术应用,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生态建设工程成效凸现

关院士透露,“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造林已经超过2300多万公顷,2000多万公顷农田实现林网化,500万公顷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林地,3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森林覆被率已由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5.05%提高到近10%,部分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累计完成治理890万公顷。全国实施草原现代化试点建设项目18个、草原综合示范和牧区开发示范工程项目43个,建设草原类自然保护区11处,累计建设人工草场、改良草场1600公顷,加大了对草原、铁路公路沿线荒漠化土地的保护治理力度。

关院士说,全国实施了一系列重点生态工程,其中包括: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国债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仅“九五”期间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实施预防保护20多万平方公里。

国家先后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这两大工程覆盖了中国沙化地区90%以上的土地,构筑了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整体框架。

防治荒漠化纳入法制轨道

关院士说,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成立了“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全国14个重点省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协调或领导小组。国务院林业、农业、水利、土地、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职责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至2001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订、颁布了一批配套法规,基本形成了由专门法律与相关法律、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相结合的荒漠化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据了解,我国已制定了近20部有关荒漠化防治的、涉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颁布了一批配套法规。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刑法》增加了荒漠化防治相关条款,基本形成了由专门法律与相关法律、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相结合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在《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荒漠化防治主要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防沙治沙法》,标志着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还加强了对环境违法的执法力度,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活动。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院士说,中国政府把防治荒漠化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先后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规划》等重要文件,实施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荒漠化防治奠定了基础。

近20多年来,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在荒漠化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荒漠化防治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重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办了第一届亚非防治荒漠化论坛、亚洲防治荒漠化部长级会议、亚非早期预警技术研讨会、亚洲区域第二次联络员会议、亚洲地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基准与指标的特别专家组会、“支持中国履约建立伙伴关系暨筹资国际会议”及“中国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战略回顾研讨会”等,编制了《亚非防治荒漠化研究发展培训中心可行性报告》,主持建设的亚洲地区荒漠化监测与评价网络现已接纳20多个国家入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铁铮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