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从财政收入水分问题谈严肃财经纪律江西省财政厅 周志华

财经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实现百年复兴新时期的中央八项规定;从苏维埃临时政府颁布的14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到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时期修订的新预算法,

财经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革命年代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实现百年复兴新时期的中央八项规定;从苏维埃临时政府颁布的14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财政条例》到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时期修订的新预算法,财经纪律体系蔚然形成、日趋完善。

如果说健全的制度是坚固的堡垒,那么这个堡垒能否真正成为“钢铁长城”,关键在于看守堡垒的人是否当好“守门人”,也就是制度是否得到制度贯彻者的有效执行。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调整,总体健康运行,成果显著。但毋庸置疑,这个“钱袋子”确有疏漏之处。究其症结,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微调的财税体制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政府治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各项财经法规未能严肃执行,财经纪律软化,导致政策落实走样,事倍功半乃至适得其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多少纪律,问题是执行得不好,纪律松弛,有的废弛,大家觉得纪律是稻草人,不在乎,没有敬畏之心。

财经纪律软约束,表现很多,比如频见报端的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小贼大贪……由于这些行为直接涉及财政资金安全问题,广受关注,乃至掩盖了其他一些看似不痛不痒、无伤大雅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少数地区财政收入弄虚作假,不断上演“数字游戏”。

近年来,少数地区GDP、投资、财政收入等指标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2014年6月24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掀开了“面纱”的一角:一些地方人为调节财政收支指标。审计9个省本级、9个市本级和18个县发现,通过以财政借款缴税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58.07亿元;2011-2013年,辽宁某县将财政借款以税费名义缴入国库,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占其公共财政收入的22.6%。

虚增财政收入,以地区发展之名造假,似乎也人人脸上有光,但潮水终有退去之日,谁又来为“裸泳者”遮丑。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对其时糟糕的国家治理状况曾感叹:“我们一面沉溺于自己的谎言,一面为彼此佩戴奖章。”当个个心照不宣粉饰太平、浮华沉迷时,谁来做那个“皇帝新衣”中的小孩?当说真话成为一件有勇气的事时,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何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当这个基础和支柱并不那么牢靠时,损害的必然是财政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钱袋子”掌门人的形象。

财经纪律松弛,在于赏罚失矩。一方面,自上而下的政绩考评体系过于注重经济指标;另一方面,现有“全副武装”的财经法规常成为“纸上老虎”。数据出官,老实吃亏,自然“劣币驱逐良币”。2004年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规定,对“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的,“责令改正”,“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但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这条“鞭子”或曾高高举起,终究轻轻放下,因触犯《预算法》这一财政至高律条而受处分者鲜有耳闻。

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无小事,财经纪律自然也应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时,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依法理财,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财政干部“守土有责”,虽任重道远,但在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现代财政中自当义无反顾。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