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今年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高发态势,加大打击力度,部署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保障中央“三农”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确保惠农资金真正足额落实到
本报讯 从今年开始,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高发态势,加大打击力度,部署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行动,保障中央“三农”政策落实和资金安全,确保惠农资金真正足额落实到位。
农机具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汽车家电下乡补贴……近年来,中央对“三农”投入力度加大,各种农业补贴资金、农村基础建设资金、农村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多。
然而,由于种类繁多,百姓知晓渠道有限,以及一些项目制度设计存在漏洞,有些惠农资金在下发和申请过程中,成了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和基层“两委”干部的个人“囊中之物”。
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全国检察机关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6万余件3.7万余人,占同期贪污贿赂犯罪总人数的30%。
吉林省检察机关仅今年2月22日至3月12日期间,就查办了农田水利工程、农村土地征用、汽车下乡等八个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02人,其中5万元以上大案占70%以上。河北省检察机关近年来查处农机补贴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分析发现,该领域国家补贴政策并未全部落到农民身上,相当一部分政策补贴被农机经销商和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瓜分。检察机关去年1月至今年4月在河南查办的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涉案总金额达到2.3亿余元。
“当前涉农领域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基层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套取、侵吞、挪用各种涉农惠民资金,侵犯农民切身利益,造成恶劣影响。有的还引发了群众上访,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最高检反贪总局副局长王利民表示。“通过集中查办一大批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能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态势,同时推动健全完善涉农惠民资金管理。”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 相关搜索:
- 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就“薄改”资金使用情况答记者问
- 国务院首次全面部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尽快将营改增试
- 民政部:已有18个省份的党委政府向云南援助救灾资金1.43
- 地方版“微刺激”或超6万亿 资金来源成最大挑战
- 中央财政下拨抗旱救灾资金3.8亿元
- 天津公共设施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
- 欧美日本步步紧逼 俄罗斯资金流向亚洲
- 甘肃金塔县民生资金有了“防火墙”
- 卡死不正之风“体外循环”的资金源头
- 中央财政紧急下拨云南抗震救灾资金6亿元
- 精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