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食品价格上涨 扰动全球通胀

供给短缺是导致此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基础因素。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动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矿产品价格和资产市场价格的膨胀。近

供给短缺是导致此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基础因素。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动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矿产品价格和资产市场价格的膨胀。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世界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增长。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就此表示:“全球食品价格正在上升至一个危险水平”,控制食品价格成为“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自2010年以来,半数以上的世界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涨幅超过20%。食品价格领涨下的全球通胀正在逐步形成,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扰动因素。

食品价格领涨下的全球通胀渐行渐近

食品价格领涨是形成此轮全球通胀的一个明显特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2011年1月世界食品价格指数相比2010年10月上涨15%。其中,食用油、糖、小麦和玉米价格指数居涨幅前列。小麦国际现货市场价格从2010年1季度的平均每吨195.4美元上升至2011年1月平均每吨326.6美元,上涨65.6个百分点。玉米交易价格达到平均每吨264.9美元。在小麦和玉米价格的带动下,世界谷类食品价格指数在2011年1月上涨至244.8点,仅比2008年6月全球食品价格通胀期间的最高值低11个百分点。谷类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制糖成本上升,2011年1月世界食糖贸易价格达到平均每公斤65.28美分,相比2010年1季度平均每公斤51.82美分,上涨26个百分点。世界食用油价格表现也毫不逊色,价格指数上升至328.2点,同比增长约46%。

在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同时,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攀升。世界原油平均价格从2010年1季度的平均每桶77.06美元上升至2011年1月的92.69美元,增幅达到20%。同期,金属铝、金属铜、铁矿石、金属镍、金属锌等矿产资源价格相继出现较大涨幅。

更令市场参与者担忧的是,据世界银行预测:受极端气候影响、生物质能源发展、贸易保护政策、矿产资源等级下降以及环境保护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世界食品价格高位震荡的走势将延续至2015年,矿产资源价格在中长期内存在持续上升的压力。食品价格领涨下的全球通胀正在形成。

供给短缺、货币扩张形成此轮全球通胀

供给短缺是导致此轮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基础因素。受全球极端气候影响,世界小麦主产区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大豆主产区巴西、阿根廷,橄榄油主产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均出现大幅减产,这推动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雪上加霜的是,为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安全,部分主产区国家(如俄罗斯、乌克兰)先后制定了粮食出口禁令和配额政策,引发国际市场的恐慌,一路推高大宗农产品的现货与期货价格。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影响,玉米乙醇提炼技术导致玉米供应出现短缺,推动全球玉米价格上涨。

除极端气候与生物质能源和外贸政策引发粮食供给短缺外,美国等发达国家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形成全球通胀的重要推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大量投机资本涌入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供给短缺和发展中国家进口需求旺盛的市场预期下,推动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矿产品价格和资产市场价格的膨胀。

输入型通胀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受害者

尽管食品价格领涨的全球通胀正在不断积聚,但其分布却呈现出不均匀的状态。高收入国家受低增长、高失业、主权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居民消费疲软的影响,社会资本大量闲置,国内物价水平基本处于紧缩和低通胀状态。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进口需求的旺盛使国际市场的高价格传导至国内商品。截至2010年12月,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价格平均同比上涨仅为1.5%,远远低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6.5%的平均通胀水平。因此,输入型通胀使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物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受害者。据世界银行测算,此轮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低收入国家4400万人再度陷于极度贫困状态。

此外,由于汇率制度不健全、国内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大量国际资本涌入等因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被动增长,加大了政府治理通胀和管理金融体系的难度,这成为全球经济动荡的不稳定因素。

健全政策体系应对通胀威胁

面对食品价格领涨的全球通胀,低收入国家短期内的首要任务是建立食品保障体系,通过现金补贴、紧急食品援助、学校营养餐计划等多种方式保证低收入家庭的食品消费与营养均衡。进一步完善对低收入群体的价格补贴制度,制定多元化、分类实施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减轻物价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从长期看,发展中国家应当建立和完善权威的价格分析、监测和预警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完善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期货市场秩序,防止恶意投机行为。健全重要商品物资的生产补贴和储备制度,促进流通体系建设,增强国家对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抓住价格上涨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供给能力。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当逐步完善通货膨胀监测体系,提升物价指数对宏观经济反映的真实度、灵敏度和全面性,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注重通胀预期管理,提升货币当局的通胀治理能力和政策可信度。继续完善汇率制度,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抑制投机性资本对国内物价和金融体系的冲击。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封北麟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