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仙洪试验区”模式探访——湖北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纪实(一)

编者按:肩负中部崛起重任的湖北省,近年来在构建“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他们立足当地实际,选择洪湖周边这样一个跨区域、大范围、经济

编者按:肩负中部崛起重任的湖北省,近年来在构建“两圈一带”(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他们立足当地实际,选择洪湖周边这样一个跨区域、大范围、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困难、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创立仙洪试验区,依据财力状况,分期分片,采取整合资源、整体推进、改革创新、试验示范的方式,探索新途径和新办法,有力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这在全国具有创新意义。近日,记者深入湖北农村,真切感受了仙洪试验区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强大生命力,感受到财政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

 发展模式源于基层实践

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以来,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五句话、二十个字”的要求,但怎样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农村,在全国还没有现成模式。

“湖北也如此。虽然之前搞了一个规划,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基本上是零星分散式的,对促进和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力不够,一定程度地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办主任刘田喜介绍说,省委、省政府一直在调研思考,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平原湖区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丘陵山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办法从哪儿来?来自基层实践。2008年4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洪湖市曹市镇调研。他被“锦绣梅园”项目区吸引住了,不停地向在场的洪湖市委书记幸敬华、曹市镇党委书记吴华清等人提问:“资金是怎么整合的”?“大渠小沟疏洗、护坡、绿化是怎么解决的”?“农户‘一建三改’要投入多少”?“沼气池沼料、技术难题怎么解决”?他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情况,并进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

深入调研后,罗清泉感叹“基层干部群众确实有创造力”,“‘锦绣梅园’确实是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锦绣文章”,不仅仅是把破旧贫困的农村建设如锦绣一般,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破解了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难题。当天下午,部分省直部门“一把手”便被召集到洪湖市,连夜在洪湖宾馆召集会议,共同交流调研。随后,一个跨区域、大范围开展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崭新构想,进入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视野。

“不经意间,我们这里居然成为仙洪试验区的发源地。”说起这些,吴华清不无自豪。

走近“锦绣梅园”

一个项目区,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为探究竟,记者来到“锦绣梅园”。

“项目区位于洪湖市曹市镇中部,辖施港闸沟两侧沿线15个行政村,取其中两个村名‘天井村’、‘梅桥村’中的‘井’、‘梅’谐音组合而成。”吴华清介绍说,这里曾是有名的“虫(血吸虫)窝子”、“穷窝子”,道路坎坷不平,河道淤塞,猪圈、厕所乱搭乱建,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庄环境有碍观瞻。2007年5月,洪湖市采取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投入的办法,在这里跨村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和血防综合治理。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让这里彻底改变了面貌,血吸虫治理达到疫情控制标准,建成了万亩高产粮田,村庄面貌锦绣如画。

在项目区向红村,记者看到,横贯村庄的施港沟渠,护坡全部被硬化、绿化,河水清澈见底。渠道两旁是宽6米的通村水泥路,每家每户的硬化路与之相接,即便是雨天,鞋上也不会沾上泥巴。清一色的两三层小楼,外墙用瓷砖装修,如果不是门口晾晒的水稻,还以为置身城里的别墅区。

正忙着把稻谷装袋的张恩祥跟我们聊了起来。

“我们村原来是血吸虫重灾区,我和老伴都得过病。身体不好,重活干不了,儿子又小,日子过得很难。过去村里的路也不好走,一下雨就成了泥巴路,到镇上卖粮得花一、二十块钱叫小三轮车到家里拉。”张恩祥说,从2007年开始,镇里组织村民整治沟渠,兴地灭螺,对村民“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实施补助,帮助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现在到了卖粮季节,大卡车到村里转一圈,每家只需花5块钱就可以了。”

指着房前屋后,张恩祥给记者细数了财政补助的款项:院子里建沼气池补助1000元,改厕、改厨、改水都有补助。另外,填平坑塘每立方米补助8元,门前建晒场每平方米补助10元,建一个垃圾池补助200元,政府每年还花4000元请保洁员等。他发自内心地说,“现在的日子真叫好。”

座谈时,洪湖市财政局局长李景慧为我们分析了“锦绣梅园”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和推广意义。一是打破行政区划,实行血防整治连片治理、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高标准推进,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二是打破单一项目独进格局,实施项目整合多项捆绑。整合交通、农业、水利、财政、林业等九个部门血防项目资金,统一规划,科学调度,同步实施,减少了工程前期成本和施工成本,避免了拆了建、建了拆和重复建设,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三是整合资金。在政府统一整合多个项目及其资金的同时,通过利益导向和政策引导,争取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激励农民群众争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实现了项目效益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和群众参与最大化。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实施“林水结合”,由造林公司投资疏挖河渠,将两旁的林业经营权授予造林公司,政府节省了投资,公司从中受益,群众享受了优美环境,可谓“一举三得”。

首创仙洪试验区

总结“锦绣梅园”成功经验,湖北省统筹谋划,在建立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层面上,跨区域、大范围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创新试验,改过去的“点状试验”为现在的“块状试验”,改单方面试验为全面综合配套试验。仙洪试验区应运而生。

为什么选择在仙洪地区办试验区?罗清泉解释说,仙洪地区是湖北省的粮食主产区,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过去贡献很大,现在相对困难一些;地势较低,易涝易旱,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太多,是著名的“水袋子”;是著名的“虫窝子”、血吸虫病重疫区;人口密集度高,人均资源相对较少,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粮食、水产品基本处于初级加工阶段;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矛盾较多,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难度较大。总之,这一区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相对困难、正在爬坡的地位,在湖北农业和农村发展中极具代表性。

据介绍,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包括仙桃、洪湖、监利两市一县、36个乡镇,其中:2008年4月首批纳入14个乡镇,2009年5月扩面9个乡镇,今年6月再次扩面13个乡镇。试验区坚持“一个核心”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两个重点”即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四大抓手”即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抓手。依据3年取得明显变化、提前3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思路,试验区采取整体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推进的办法,通过上下结合,集中力量,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

“从财政层面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湖北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介绍说,一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项目建设资金的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并抓好项目落实。二是注重点面结合,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工作机制,继续发挥好省财政厅支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作用,明确工作责任,对各项支持措施早研究、早部署、早行动,定期汇总情况,抓好督办检查,确保各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创新支农机制,推进资金整合。以推进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央现代农业项目、小型农田水利等重点项目为载体,按照“县为主体、规划引导、集中投入、整合资金、各记其功”的原则,大力推进支农专项资金整合。四是强化资金管理,抓好督办检查。通过制定完善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强化监管机制,督促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作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仙洪试验区承担着示范、推广重任,目前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刘田喜介绍说,与此同时,湖北省还从以下几个层面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鄂州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体系等;在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选择7个山区县开展脱贫奔小康整县推进试点;在全省88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

据了解,湖北省四个层面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覆盖了全省近30%的乡镇和村,形成了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格局,对加快全省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夏祖军 何毅华 洪日南 刘瑞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