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财政部内控工作全面启动——访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

随着今年10月8日财政部颁布《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财办[2014]40号),财政部内部控制工作悄然提速。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财政部为何高度

随着今年10月8日财政部颁布《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财办[2014]40号),财政部内部控制工作悄然提速。记者就此采访了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监督检查局局长吴奇修。

财政部为何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吴奇修对记者阐释了个中缘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决定,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岗双责”的要求,为有效防范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财政部党组决定建立和实施财政部内部控制体系。

“按照财政部党组和内控委的决策与部署,财政部内部控制工作正在积极有序推进。”吴奇修对记者一一道来:

《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2014年经第十三次财政部党组会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标志着财政部内部控制工作正式启动;《财政部关于成立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印发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及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名单的通知》等文件制定下发,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开始正常运行;财政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会议于11月5日召开,楼继伟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11月27日,楼继伟部长主持召开了内控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八个专项内部控制办法,内部控制主体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内控工作将如何展开?吴奇修告诉记者,下一步,财政部内部控制的工作重点主要有:

第一,要抓紧颁布和实施专项内部控制办法。要根据部党组研究确定的《财政部各司职责范围暂行规定》和《财政部各司间工作关系划分暂行规定》,认真梳理跨司及各司内部流程,控制关键节点,确保不相容岗位(职责)切实分离,并画出每项业务流程图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专项风险防控的矩阵图。要力争将各环节风险考虑周全,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各专项管理办法达到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的总体要求。

第二,组织部内单位、部属单位做好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的拟定工作。由内控办会同各牵头单位尽快研究做出二级流程的模板,督促指导各单位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制定内部控制操作规程。积极推进专员办内控制度建设,研究制订统一的专员办内控办法,并在2015年一季度下发执行。

第三,建立健全高效有序内控运行体系。健全与完善内控办与部内各单位、专员办和信息网络中心的业务联系,保证内控工作正常有序运转。高度重视建章建制工作,起草内控办日常工作办法,以及内控专项检查、考核评价、处理反馈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突出内控工作结果运用制度建设,将单位和个人执行内控制度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并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进一步推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财务授权审批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购买服务事项审批制度、内部资产管理制度等,不断健全财政部内控体系。就内控如何融入、固化到信息化流程中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内控信息化的具体路径和时间表,切实推动内控体系高效有序运行。

第四,积极推进内控制度有效性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工作。研究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制度和办法,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加快制定有效性监督的工作底稿制度、指标体系与评价参数,提高内控工作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各单位内控管理联络员的工作优势,合理调配力量,加强工作统筹。切实加强内控工作与内部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出资人审计以及巡视工作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发挥监督的综合成效。注重内外监督工作的结合,通过外部监督检查反映和揭示财政部内部管理漏洞与风险,内外印证,以外促内,促进内控体系建设的深入与完善。

第五,加强内控培训工作。在重点对各单位内控管理岗和内控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将内控内容纳入财政干部培训规划和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培训,加强对现职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的培训。

第六,开展内控宣传和推广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内控工作。指导和推动全国财政系统的内控体系建设。切实发挥内控办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职责任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的科学与规范。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 精华数据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