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救市”应慎“补”——对当前地方政府房地产“救市”政策的思考

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供给量过大等因素影响,呈现疲弱状态。这一态势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为了遏制住房地产市场下滑趋势,频繁出台救市政策。例如,天津市对契税的税率进

近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受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供给量过大等因素影响,呈现疲弱状态。这一态势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为了遏制住房地产市场下滑趋势,频繁出台救市政策。例如,天津市对契税的税率进行下调,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及以下)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成交价格的1.5%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成交价格的1%征收契税。和大型城市相比,一些中等城市的“救市”力度更大,如山东潍坊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以下首套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给予实缴契税额100%补贴;安徽宿州则从2014年10月17日起,对个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或二手房缴纳契税的,市财政按所缴纳契税额的100%给予住房补贴。

地方政府的种种“救市”措施,其最终效果如何,目前还不明确,但通过减免税、等额返还等方式,用公共财政资金对购房者进行补贴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很值得商榷。在笔者看来,这类以财税补贴为手段的“救市”措施,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地方财政支出负担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

一是干预了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降低了市场效率。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观念,还停留在二十年前,大包大揽干预市场的观念很强,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非常模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这对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现状的指导意义就在于,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做越俎代庖,干预市场运行的事情。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的“救市”措施,则是对市场秩序的干预,对价格信号的扭曲。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繁荣期和衰退期,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自然规律,如果政府横加干涉,拔苗助长,不只是降低了市场运行的效率,也会让社会公众和企业所有者产生“找市场不如找市长”的观念,可以说是开了历史的倒车,非常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二是不利于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公共财政的一个根本属性在于资金使用上的公共性,公共性的重要体现,就是资金使用以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为目的。目前地方政府对购房行为的财税补贴,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房地产市场,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从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角度来说,必须要考虑资金流向,是否以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为目的,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共属性。根据税收归宿理论,财政补贴资金的最终流向,取决于供给方和需求方各自供给与需求弹性的大小,当前的财政补贴,在地产商囤货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供给的价格弹性明显小于消费者住房需求的价格弹性,因此补贴资金的最终的流向是房地产开发商。这种补贴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将全体纳税人的收入,变相转移给了地产商,在当前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拉大了差距,有悖于公共财政的基本属性,造成了社会不公平。

三是加重了地方政府支出压力,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由于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事权划分上还较为模糊,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事权,支出压力很大。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这些债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除了要承担服务型政府所必须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刚性支出外,基础设施等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也随着城市的扩容而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类补贴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支出压力,使地方财政负担更重,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回暖周期很难预测,当前税收减免及财政补贴措施与最终转化成的财政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也很难预测。

鉴于以上情况,出于“救市”目的而设立的财税补贴政策,地方政府应当谨慎出台,以确保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行和公共财政资金的公平使用,同时避免地方财政负担的加重。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孔海涛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