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报纸版面 > 文章详情页

在希望的田野上——内蒙古奈曼旗白音塔拉苏木城乡一体化纪实

起伏的沙丘,跌宕的荒漠,满眼的凄凉,脆弱的经济,缓慢的发展,这是奈曼旗白音塔拉苏木昔日的真实写照。如今,国家级生态建设文明镇、自治区级县域经济示范镇、通辽市沙地绿色有机经济示范区、奈曼旗新农村建设示范

起伏的沙丘,跌宕的荒漠,满眼的凄凉,脆弱的经济,缓慢的发展,这是奈曼旗白音塔拉苏木昔日的真实写照。

如今,国家级生态建设文明镇、自治区级县域经济示范镇、通辽市沙地绿色有机经济示范区、奈曼旗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等光环熠熠生辉,见证着白音塔拉苏木的巨变。

2013年,全苏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财政收入2238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7464元,实现工业产值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引进来,搬出去,搞对接

白音塔拉苏木辖13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78.16万亩,其中沙地占77.8%,共有2.13万人,2012年农牧民人均收入仅有3000元,是远近闻名的贫困苏木。

该苏木党委、政府结合小城镇建设、工业经济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奈曼旗沙地绿色有机经济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引进来,搬出去,搞对接”的决策,以此解决农牧民外出务工难、企业用工难问题。

引进来,2008年总体规划设计了10万亩新城区、10万亩沙漠旅游区、10万亩乌呼仁他日雅工业小区,现在入驻企业达到43家,累计完成合同引资额26亿元,初步形成了食品生产、酒类、轻工制品、商贸物流四大产业集中板块,形成八横八纵道路网分区。

搬出去,就是让贫困群众从沙地居住环境中搬出。通过实施移民扩镇工程,在工业园区附近建设100户、每户120平方米的平房,每户留3亩地,并建设两个食用菌大棚,把分散在全苏木贫困地区的零散住户统一搬迁到新城区。之后,又建设了不同标准的住宅楼,为贫困户和到当地企业务工人员提供居住场所。

企业引进来,农牧户搬出来,这个时候政府出面了,他们一方面采取发放用人用工宣传单、召开用工企业与农民工见面会、帮助企业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和离土农牧民当红娘;另一方面,移民住宅小区的建设,既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也解决了企业工人住宿难问题。

沙地变黄金

沙地曾经是贫穷的代名词,但是近几年白音塔拉苏木大力发展沙地经济,沙地成了“聚宝盆”。

发展食用菌产业,到2013年白音塔拉苏木已经建设食用菌大棚400座,投放菌棒320棒,发展势头强劲。为解决农户菌棒成本过高问题,苏木多方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了食用菌研发中心,专门为周围群众提供菌棒和技术服务。

发展沙漠旅游业,充分利用宝古图2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漠、怪柳、水库和骆驼资源,通过举办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等传统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金沙之城”品牌,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引导农牧民开办“农家乐”旅游项目,积极参与沙漠旅游业。目前年游客接待量近10万人。

做强做大沙地西瓜产业,依托专业合作社在技术指导、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完善田间管理、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等措施,做大做强沙地西瓜产业。2013年,全苏木种植黑美人和鲁青新秀无籽西瓜2700亩,亩均收入4000元;种植有籽西瓜1300亩,亩均收入6000元。

开发沙地衬膜水稻产业,2013年试点推广61亩,收到良好效果,亩均产量达到1000斤,每斤稻米收入4元左右,剔除成本亩均收入2000多元。

发展沙地经济林产业,推广沙果和沙地葡萄等品种,走观光农业和采摘农业的路子,今年果树经济林达到0.6万亩。

  • 中国财经新闻网
  • 白玉堂 程有
  • 张倩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中国财经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