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热门 重磅原创 PPP 地方 教育 图片新闻 政府采购 权威公告

首页 > 财经 > 综合  > 文章详情页

中国式家风传承:从言传身教到制度化实践的时代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风家训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风家训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良好的家风不仅塑造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也为社会注入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力量。然而,家族精神财富的科学延续却常被忽视,而其往往是关乎家庭能否长远发展、穿越周期的关键。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家风传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代家风传承的三重困境

首先是认知差异问题。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不同代际、不同生活方式的家庭成员对“家风”内涵的理解往往存在分歧。老一辈可能更注重传统道德操守,年轻一代则可能更关注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这种认知上的分歧导致家风传承缺乏持续性和一致性。

其次是实践落地难题。许多家庭虽然认同家风传承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把家风落到日常”、“如何让家风传承与时代变迁同步”等具体问题上却束手无策。真正将家风内化为行为选择、制度安排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

第三是机制缺失问题。传统的家风传承往往依赖于家长权威和口耳相传,缺乏系统性的治理机制。成员角色定位模糊、约束工具匮乏、前瞻规划不足等问题,使家风传承容易流于形式,难以持续。

从理念到实践的家风传承破局之

尽管面临挑战,当代中国家庭在家风传承方面仍展现出丰富的实践样态。由惠裕全球家族智库和国投泰康信托于近日发布的《文明的引擎:中国式家风传承洞察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精神风貌层面,中国现代家风传承呈现出家文化的多元性和适应性。有的家族注重对外影响和社会责任,有的更专注于内部和谐与文化传承;有的坚持传统价值观的持续性,有的则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这种多样性为其他家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面对家风传承的现实挑战,如何构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关键。报告认为,科学的家风传承需要经历“形成—治理—实践与优化”的完整过程,包括家风梳理、共识建立、制度设计、执行监督等十个环节。

家风传承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成效高度依赖于专业机构的高质量引导。报告通过对多个家族的家风传承案例和专家实践的深度调研,系统指出了家风传承面临的技术难点,例如专业引导质量、法律环境复杂性等,并提出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的方向,例如跨文化融合、工具融合应用、标准化服务、科技手段应用等。

在专业工具层面,家族宪章、信托架构、遗嘱安排等传统工具各有优势,但也存在能力局限。只有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现代金融工具,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其中,以信托为代表的现代金融工具,凭借其长期存续性、法律独立性及条款灵活性,能够为跨代家风传承提供制度保障。

金融向善的人民性体现

值得关注的是,家风传承不应该是富裕家族的专属权利,而是现代家庭的共性需求。如何让更多普通家庭也能够系统性地进行家风建设,体现了金融服务的“人民性”要求。

报告观察到,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差异化的家风传承服务模式,为中等收入家庭和高净值家族分别设计实操框架。这种普惠性的服务理念,让家风建设不再局限于高净值群体,而是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以国投泰康信托为例,该机构率先将“家风延传”纳入服务场景,通过融合家族信托、家族宪章等工具,将传承内涵从资产配置升维至文化治理层面。这种创新实践体现了金融机构回归本源的深刻探索——服务人民、社会与文明的延续。

结语

2022年6月,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家风并非家庭财富的附属品,而是家庭治理与代际传承的基石。报告立足本土文化,融合中西经验,为中国家庭提供了一套面向未来的家风传承实践图谱,也为全球家族传承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在新时代变局下,唯有将精神资产纳入家庭治理的主轴,让它从“幕后”走向“台前”,方能行稳致远。

【慎重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财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中国财经新闻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tousu@prcfe.com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个股排行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
排名 名称 现价 涨跌幅